临终关怀,现代临终关怀提倡“在人们的**已经无法治愈的情况下, 放弃积极治疗, 注重病人尊严和身体心灵各方面的需要, 减轻病人痛苦, 提升病人的生死品质, 并延伸到给病人家属以哀伤辅导及支持”。
英国人桑德丝于1967年在英国伦敦创建了**个现代临终关怀的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医院,其基本理念是:“你是重要的, 因为你是你, 你一直活到**一刻, 仍然是那么重要, 我们会尽一切努力, 帮助你安详逝去, 但也尽一切努力, 令你活到**一刻。
(一)身关怀:透过医护人员及家属之照顾减轻病痛,再配合天然健康饮食提升身体能量。
(二)心关怀:透过理念之建立减轻恐惧、不安、焦虑、埋怨、牵挂等心理,令其安心、宽心、并对未来世界(指死后)充满希望及信心。
(三)灵性关怀(佛教认为是道业关怀):回顾人生寻求生命意义或多半透过宗教学及方式建立生命价值观,如永生、升天堂、往西方极乐世界等。圆满临终关怀 [2]
“临终关怀”:一个需要全社会关注的问题
一、 临终关怀是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,通常指由医生、护士、心理师、社工和义工等多方人员组成的团队对无救治希望、存活期限不超过3到6个月的临终患者提供特殊的缓和医疗服务,也包括对临终者家属提供身心慰藉和支持。无力回天的病患不必仰赖医疗技术和大量财力被动地延续生命,而可以凭借基础治疗缓解身体不适作为保证,按照自我意愿度完剩余时光。
临终关怀是现代西方社会对工具理性和现代性反思的产物,它打破了以医生为主导的治疗模式,将患者的意愿放到**位。临终关怀挑战了两大习惯认知,一是西医理念:以延续生命为**目标而忽略生命质量;二是传统孝道:将放弃创伤性治疗等同于放弃亲人生命。临终关怀回归到**本有的自然属性,强调生命是身心统一的整体,患者的精神层面受到重视,扭转了现代医学以笛卡尔身心二元论为基础的生命认知,将临终者从无望的机械性救治中解放出来,赋予其支配生命的自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