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死不瞑目”出于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坚传》:“卓(董卓)逆天道,荡覆王室,公不夷三族,县(悬)示四海,则吾死不瞑目!”瞑目:闭上眼睛,人死还不闭眼,形容虽死而心犹不甘。 现实生活中,确有人死后,眼、口大开。用手按,仍难以闭合。于是,便有人认为“死不瞑目”是“负屈含冤”。其实,从医学角度看,这是一种“尸僵”现象造成的。 我们知道,人一旦**,心跳和呼吸停止,脑神经细胞因得不到氧气而很快**。**的大脑,不再存在任何思维活动,因此不会有什么心事,也不会指挥眼睛的闭合。人死后眼、口张开,是一种早期尸僵现象。一般说来,人死后肌肉很快松弛,首先表现为死者面部表情消失,渐渐下颌、颈部,**上肢、躯干、下肢都变为僵硬状态。由于面部眼轮匝肌和口轮匝肌的僵直,使眼睛和嘴巴固定于生前张开时的状态,即使临死时口眼闭合,也可因肌肉收缩而重新张开。 另外,生前**也可造成死后“死不瞑目”:一是面部神经麻痹以及某些脑部**致使面神经失去控制,眼睑因肌肉失去张力,从而眼睑增大,瞑目困难。二是眼球突出,如角巩膜葡萄肿,框内肿物,眼睑外肌麻痹和甲状腺机能亢进等,使眼球突出,不能瞑目。三是眼睑疤痕性缩短,生前由于炎症、溃疡、外伤等原因造成眼睑皮肤缺损以及疤痕收缩,使眼睑闭合产生障碍,死后不能瞑目。 四是临死前,、或因**痛苦异常,或因格斗挣扎等,瞋目裂眦,怒不可遏,死后,肌肉僵死不化,蛋白质凝固而呈“不瞑目”状。如果说“负屈含冤”而“死不瞑目”的话,可能属此类。 再者,尸僵出现的早晚、程度、持续时间和缓解还受体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,如外界温度,死者年龄等,与尸僵发生的迟早有密切的关系。如破伤风病人死后,可立即发生尸僵,其间无肌肉松弛期。